以下是含有 病例數的搜尋結果,共313筆
一名23歲林先生騎機車環島8天後,突然感到右腳無力,且腳尖無法往上勾,經診斷懷疑是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,導致急性神經根病變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,此病不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,年輕族群往往因長時間久坐或姿勢不良,病例數較10年前增加約2至3成。
疾病管制署今(21)日表示,國內上周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,為本國籍50多歲同住家人,居住於金門縣,今年10月初至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旅遊,10月7日返回金門,10月9日起陸續出現發燒、關節痛、紅疹等症狀,於10月14日至醫院就診,經採檢送驗後確診。2名個案均已痊癒,將持續監測至11月6日。
「光輝十月」的出國旅遊與商務人潮攀升,適逢連假在即,預料將有新一波出入境人潮高峰。鄰近亞洲國家的流感疫情正快速升溫,公衛專家提醒,民眾出國前,最好「超前部署」完成流感疫苗接種,特別是19至49歲非公費疫苗族群,應先做好預防工作,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中幼童與長輩。
本土登革熱又增3例!疾管署今日(2)公布,桃園市登革熱群聚案再增加2人,為龜山區一名60多歲男性及70多歲女性,整起案件擴大至6人確診;另外,台北市士林區也新增首例本土登革熱個案,為1名80多歲老翁,感染源仍在釐清中。
桃園登革熱群聚擴大!疾管署公布,國內上周新增5例本土病例,其中4例為桃園市桃園區群聚個案,另1例為居住宜蘭縣羅東鎮40多歲男性;今年累計17例本土病例,分別為桃園市(桃園區)4例、宜蘭縣(羅東鎮)1例、高雄市12例。另外,上周也新增7例境外個案,今年累計181例境外移入病例,為近6年同期次高。
疾管署公布,國內上周新增今年首起本土副傷寒病例,為北部一名20多歲外籍男性,6到8月時,曾到印度旅遊史,返台後居住臺中市一個月,8月24日發病,因潛伏期間(8月14日-8月23日)均於國內活動,因此研判為本土病例。目前同住家人三人沒有症狀,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呼籲民眾,飲食食用水要煮沸,食物要煮熟,避免感染。
疾管署16日公布,國內新增4例瘧疾境外移入,其中2例本國籍曾至印尼、1例外籍人士曾至東非地區多國旅遊,另1名外籍個案曾長居印度,今年累積已20例瘧疾,為19年來同期最高。同時國內登革熱疫情,也一口氣新增6例境外移入個案,今年累計167例境外已創6年同期次高。
疾管署9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百日咳確定病例,為北部1起家庭群聚,指標個案為1個月大男嬰,出現食慾下降、尿量減少、呼吸急促就醫,因血氧太低,治療3周都尚未出院,其母與未滿1歲的姊姊也確診。疾管署表示,今年至今已經累計44例個案,創下2016年以來,十年來同期最高紀錄。
疾管署今(9)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百日咳確定病例,為北部一起家庭群聚,指標個案為1個月大男嬰,因為食慾下降、尿量減少、呼吸急促就醫,因血氧太低,治療3周都尚未出院,其母親與未滿一歲的姊姊也都確診。疾管署表示,今年至今已經累計44例個案,創下2016年以來,十年來最高。
振興醫院自2010年第一間複合式手術室建成後,更於2013年完成首例「經導管瓣膜置換手術」,振興醫院副院長殷偉賢表示,導管裝瓣膜這項技術,近20年才出現,2002年法國完成全球首例,震驚全球心臟醫學界,魏崢院長赴美交流時,敏銳察覺這是值得發展的領域,積極引進並開創,至今已完成1300多例,領先全台,且不斷改良創新,致力帶給病人更安全、有效率的手術,獲得國際高度肯定。
疾管署公布,國內上周一口氣新增8例本土登革熱病例,都是住在高雄的個案,為今年以來單周最高紀錄,今年累計共12例登革熱個案,其中5起為家庭群聚。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,目前為止,今年的病例基因定序和去年、前年的本土病例不同,而是和今年越南境外移入個案的基因比對後相同,推測都是今年境外移入個案沒有就醫、通報加上社區病媒蚊指數高而引起的本土流行。目前是登革熱流行期,且持續降雨,應該落實資深源清除。
高雄市今年本土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,9月1日三民區新增2名確診個案,累計病例數達12例。衛生局表示,新增病例為一對40多歲兄弟,兩人皆無鼓山區活動史,檢體已送中央疾管署進行基因比對,以釐清感染源,由於之前10利感染者都集中在鼓山區,新的感染者也表示疫情已向外延伸。
今年愛滋感染人數有望跌破千人!疾管署公布,今年1至7月全國新增愛滋感染人數為513人,較去年同期下降12%,繼2023年後,有望再度跌破千例門檻。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,愛滋感染以「25~34歲」占近4成最高,鼓勵年輕族群定期接受愛滋篩檢。
七夕情人節將至,疾管署公布,今年1至7月全國新增愛滋感染人數為513人,較去年同期下降12%,預估今年度有望跌破千人,並以「25~34歲」占近4成最高。適逢暑假尾聲,疾管署推出愛滋自我篩檢專屬優惠碼「BTS」限時免運優惠,自8月29日起9月7日止,鼓勵年輕族群定期接受愛滋篩檢。
境外移入瘧疾個案,今年大爆發!疾管署今(26)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,為一名長期居住在台灣的40多歲外國籍男性,7月、8月曾至西非旅行長達一個月都不曾服用預防瘧疾藥物,8月中返台入境當日就出現症狀,就醫檢驗確認感染惡性瘧。而今年已累計16例境外移入瘧疾個案,創下近19年同期最高。
疾管署公布,國內上周新增今年本土首起登革熱群聚個案,高雄市鼓山區一家3口加上鄰居共4人,同時均感染登革病毒第二型,為社區群聚事件。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,今年是有史以來最晚發生登革熱的一年,但她強調,「晚發生不代表比較不嚴重」,尤其現在正是登革熱流行季,全國各地高溫、降雨都還在持續呼籲民眾落實環境整頓與清除。減少登革熱疫情發生。
丹娜絲颱風不僅帶來強風豪雨,風災後因為積水嚴重,疾管署今天公布,國內新增2例類鼻疽本土病例死亡個案,其中1例死亡、5例鉤端螺旋體病。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提醒,颱風後一個月內,都是傳染病高風險傳染時期,民眾災後復原整理家園時重建時,一定要佩戴口罩、穿雨鞋、戴手套等,避免接觸與吸入感染。
美國密蘇里州一名患者於13日確診「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」(PAM),初步推測是在從事滑水活動時感染「福氏阿米巴蟲」(俗稱食腦變形蟲),目前住院治療中。由於台灣近年也出現食腦變形蟲感染病例,提醒民眾夏日戲水時務必提高警覺!
疾管署今(12)日公布新增1例本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確定病例,為南部70多歲男性,有癌症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史,今年7月25日因呼吸喘住院治療,8月3日突然意識改變,血氧濃度降低,住院10日後死亡,後經醫院通報並經檢驗確認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。流腦今年累積6例,其中3例死亡。
近兩年登革熱疫情在南美洲愈演愈烈,今年在中國大陸、肯亞、巴西、波利維亞、阿根廷、祕魯、印度、斯里蘭卡、巴基斯坦等國均造成屈公病的疫情,中國廣東的病例數上升快,促全球衛生官員上緊發條防疫。